青春力量|冲锋在救火一线的山大青年-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青春故事


青春力量|冲锋在救火一线的山大青年

2020-04-01

  

“逆行”

3月17日11时30分许,山西榆社城镇焦红寺村西,大火漫山。

着火点位于榆社、和顺、太谷、榆次四地交界山区,地形复杂,山陡林密,风向不定,余火随时可能复燃。面对火情,山西大学榆社籍青年学子第一时间挺身而出,“逆行”扑救。

王思宇:从防疫一线转战火场

(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历史学专业)

王思宇从来没有忘记作为退伍军人的光荣。抗“疫”他是先锋队,扑火更当排头兵,这次还“拔得头筹”,连续作战,最早上山。

突如其来的山火,考验着这位95后的小伙子。消防救援队缺水怎么办?他和队友不分昼夜,一起灌装、运送9000余桶水(每桶30斤),最迟的一次是凌晨3点还在运送。余火总复燃怎么办?他们便闻令而动,连夜上山。一开始,手电筒、军大衣、食物等保障物资都还处于调配中,零度低温一片漆黑,一行人只能靠微弱的光亮摸索前进,王思宇主动走到队伍最前面给大家开路。到达火场已深夜,尽管明火被扑灭,仍能感受到迎面而来的热浪,地面温度极高,王思宇新买的篮球鞋都被烧坏了。

建好隔离带,扑灭火星后,已经到了凌晨2点。为了能让同队的叔叔和哥哥们多休息一会儿,他和队长留守火场。食物实在有限,他只拿了半块方便面充饥,其余的都留给队友。此时的王思宇,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疲惫、饥饿、恐惧一起涌上来,他拿起手机记录下内心的想法:王思宇当过兵,要有血性、有气魄、有担当。

陈鑫:党员理应打冲锋

(哲学社会学学院2017级社会工作专业)

火情就是命令,陈鑫草草收拾后便跟随队伍上山。三天两夜,不停转场。一把铁锹一桶水,扑灭,复燃,又扑灭,反反复复。

看着蔓延的山火,陈鑫顾不上害怕,一心只想“快些,再快些把火扑灭”。山里的夜晚寒风刺骨,即使在背风处,裹着厚厚的棉大衣,还是难以入睡,只好稍作休息又重新进入火场。三天里几乎没有吃过热食,太谷饼、火腿肠、矿泉水是火场上的菜单。

身体很累,心却是安静的。他看到同龄的消防官兵义无反顾向前冲,脑海想起前两天在团支部学习的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火势得到控制后,陈鑫才下山回家,休息仅半天,准时开始上网课。由于山里信号差,错过了每日的“健康上报”,这时候同学们才知道陈鑫去救火了。

杨建章: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勇敢了

(体育学院2019级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杨建章是家中独子,从小得到的是家人细心呵护。火情紧急,父亲的身体难以支撑特殊的任务,他主动接过父亲手中的召集令,勇敢上前。

山路陡峭,路面不平,“感觉随时可能掉下山去”。每靠近目的地一点,心中不安便多增加一分。一下车,杨建章瞬间感到恐惧:浓烟滚滚,上方肆虐的火舌在密林间纵横席卷,火场风力达到6级以上,火头瞬间高度达到10米以上,大有蔓延肆虐之势,空气中弥漫的烟味刺激着鼻腔喉咙。“男子汉大丈夫岂能退缩!”他咬咬牙,跟在消防员身后,每熄灭一处,便过去确认一处,一方面严防复燃,一方面练练胆量。

山石绊倒,荆棘刮伤,裤子上被划了一个大洞。短暂休息的地方还有牛粪,放在以前是一秒也不会多停留。完成任务回到家中,父母送来肯定的目光。看到自己被熏黑的脸,再回想在山中的27个小时,杨建章说:“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勇敢了,困难,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

从抗击疫情到参与灭火,只要有需要,山大青年学子就会冲锋在前。参与灭火的三位榆社籍学子,他们虽然是各自队伍中年龄最小的那一个,甚至是唯一的“95后”“00后”,但是,面对困难和危险却从不退缩。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誓言。





网站地图